【中時】泥流中搶救照片 南藝大學子挺進災區幫光復鄉守護回憶
泥流中搶救照片 南藝大學子挺進災區幫光復鄉守護回憶
2025/10/09 中時 曹婷婷


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釀災,災民除面對生離死別,珍貴回憶也盡付滾滾泥流,當中不乏災民面臨家園毀了,也奮力留住珍貴照片;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研究所走進災區搶救相片、膠卷等數量驚人卻狀態堪憂的大量影像,儘管修復是場硬仗,但他們只盼能為受災的災民,全力搶救、守護部落回憶。
「泥土可以去除,回憶就能重現!」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研究所所長曾吉賢說,研究所一名新生住在馬太鞍,撤離得早所以未傳出災情,後續聯繫過程中,學生提到很多人聊到家庭相本在這場災難中不是被沖走,就是泡在泥水,正好音像紀錄研究所這幾年關注於家庭影像的搶救與修復工作,他決定將前進災區搶救影像視為「全所的行動」。
他提到,家庭相本是很多家庭一輩子甚至好幾代回憶,災害當下要救的太多,相本、照片、底片、膠捲可能被忽略,或者因泡在泥水中、詹附泥土而被丟棄,學生劉通、黃秀如、楊佳勳為此組成搶救小隊,成為首批挺進災區的「搶救回憶超人」。
曾吉賢說,學生出發前,系上老師已先建置搶救指引,希望學生把搶救影像觀念帶到當地,並傳授「鏟子超人」若遇到照片等影像該如何緊急處理。他說,目前搶救2戶人家、1戶為民宿業者,救回的影像資料數量非常多,但初步檢查,高達9成狀態不佳,修復難度甚高。


團隊9日已開始針對搶救回來的相片、幻燈片展開清潔,多數均覆蓋一層厚厚泥沙,學生們小心翼翼清理,避免造成更多破壞,也以慎重的心,回應搶救珍貴影像的每個人。
曾吉賢提到,昨天還有「鏟子超人」專程從台中抱來裝滿相片的一個紙箱前來求救。這名「鏟子超人」賴宜廷說,在災區協助救災復原工作時,在路邊看到被棄置的一堆相片,從南藝大音像紀錄研究所臉書得知有搶救影像工作,特地送來,盼能為光復鄉民保存回憶。
劉通、黃秀如、楊佳勳提到,原本計畫在災區待3天,沒想到亟欲搶救影像資料超乎預期得多。劉通說,一行人首站來到主動請求修復的楊先生住處,只見他家被沖毀,連門都找不到,他卻奮力從泥濘中救回珍藏多時的幻燈片、照片等影像資料,厚厚泥沙道盡苦難。


年逾7旬的楊先生還擔心學生們認為照片不值得搶救,反覆敘述部落祭儀、頭目照片是部落文化財。劉通說,從楊先生身上感受到淹水帶來的傷痛之大,「不能讓他們連這些回憶都沒了…」
曾吉賢說,後續將到光復鄉設立中繼站,畢竟這是一個漫長過程,「愈晚發現、影像狀況愈糟」。他說,台灣天災頻仍,學生藉由搶救,貢獻自己得專業與心力,盼讓學生理解社會責任,但著眼於長期影像保存的重要性,他坦言,師生是自發性行動,而一所學校能做的其實很有限,期盼中央文化單位投入資源。
南藝大校長邱上嘉說,花蓮救災過程看到其他大學化身「鏟子超人」,他思考南藝大能做什麼?守護舊資料就是一環,面對創傷到最後要走向療癒時,如能協助災民將這些珍貴回憶拼湊起來,就是一件有價值的事,校方會全力挹注資源支持音像所搶救影像。
原文網址: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51009004360-260405 泥流中搶救照片 南藝大學子挺進災區幫光復鄉守護回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