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搶救影像陷迫切危機 學者揭2025年恐是大限】
2020-05-24 20:05 聯合報 / 記者謝進盛/台南即時報導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音像學院長期投入搶救一些瀕臨消失的社區影像,不過因早期影像大都為Beta或VHS 系統,早已不再生產,搶救影帶,有所謂「2025大限」說法,只能積極埋首其中,也籲請公部門能更重視、協助。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長葉澤山說,台南市政府文化局3年多前與南藝大音像資料保存及展示中心投入下鄉巡迴搶救影像記憶,這項計畫持續進行中。
他指出,確實搶救影像工作相當迫切,也因此近來要求台南市文資處加強與寺廟、學校、醫院聯繫,希望找出早年一些珍貴畫面,將這些「公共財」完成數位化,另外文化部也有前瞻2.0計畫,建構台灣記憶庫等,他說,對於學界呼聲,也會持續與文化部反映,讓公部門執行能量加大。
「我們現在是跟時間賽跑,越來越急迫!」 南藝大音像紀錄研究所助理教授吳永毅、曾吉賢說,在榮譽教授井迎瑞建構下,南藝大音像所3年多來在各地下鄉巡迴搶救影像記憶,迄今修復逾1000捲。
不過,因早期影像大都為Beta或VHS 系統,早已不再生產,只能拼湊找二手貨進行轉檔完成數位化,但數量越來越少,衝擊整體搶救作業,令人相當憂心。
吳永毅說,有澳洲國家電影資料館學者,約3年前在學術研討會上推估,因媒材物理特性,現行Beta或VHS 系統錄影帶,會在約2025年後陸續毀損而完全無法修復 ,近來搶救影帶也發現,跟前幾年相比,影像品質確實比以往更差,只能加快腳步進行,也呼籲政府更重視此問題嚴重性。
報導網址:https://reurl.cc/d0pd1q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