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第十屆 烏山頭影展

時間的樣子

10-4

10-5

第十屆烏山頭影展,除了延續全台巡迴放映活動,更特別舉辦國際社區影像論壇,邀請來自美國UCLA和中國雲南藝術學院的社區影像紀錄團隊,以及台灣的社區影像工作者共襄盛舉,可藉由各地團隊在紀錄片上演繹出多樣的力道與味道,融粹出紀錄片的各種可能。

一、第十屆烏山頭影展活動時間:

(一)影展記者會-2006.10.12
(二)烏山頭影展(校內)-2006.10.17 ~ 2006.10.26
(三)音像論壇-國際社區影像論壇-2006.10.18 ~ 2006.10.20
(四)全台巡迴映演-2006.11.01 ~ 2006.12.31(預計32天,120場)


 
二、放映專題:

(一)烏山頭視角:「十年回顧」、「在校觀摩」、「社區影像」

 十年回顧座談一:【紀錄無限 放映無界】

 越來越多的紀錄片發行出版、上院線,將會對紀錄片工作者帶來什麼樣的影響與改變?

 ◎與談人:盧非易(政大廣電教授)、陳德齡(中映電影執行長)、楊力州(紀錄片導演)

 十年回顧座談二:【悠悠十年 南藝製造】

 1. 南藝印象:南藝紀錄所成立至今十個年頭,生產了無數的紀錄片,在此先請大家淺談對於南藝紀錄片的一般印象,也藉        此回顧十年來南藝紀錄片的發展過程和學生的創作脈絡。

 2. 私密取材:縱觀十年來累積的學生作品,發現在取材上、製作上多偏向私密性、個人性的風格,具有議題性、社會性色        彩的紀錄片相對地較少,這與當初師長們的創所理念、對於紀錄片發展的期盼是否吻合?然而,這樣的現象是否只存在        於南藝呢?還是其實這是台灣現今紀錄片的普遍方向呢?

 3. 有無風格:光陰十年,南藝的紀錄片在理念上、題材上、拍攝中、製作裡,是否無形中浮現相似的樣貌,產生某些共通        點,形成一種風格?希望經由一向熟悉南藝作品的老師們、朋友們和南藝學生群共同深究、討論南藝紀錄片的清晰輪            廓。

 4. 向外對話:藉著和十年來對紀錄所一向熟悉的校外老師、紀錄片工作者的對談,讓我們更加了解整個台灣的紀錄片實際        拍攝景況、工作模式等等,也希冀在對外交流的過程裡能回顧自我,以求更深刻的反省。

 ◎與談人:郭力昕(政大廣電系教授)、紀文章(紀錄片導演、大學講師)、吳耀東(紀錄片導演)、李靖惠(紀錄片導         演、大學講師)

(二)國際社區影像議題:「雲之南」與「UCLA社區影像計畫」、「台灣在地社區影像專題」

 國際社區影像論壇:社區影像專題-中國雲南(影片放映暨工作報告)

 社區影像專題-UCLA(影片放映暨工作報告)

 社區影像專題-台灣(影片放映暨工作報告)

 國際社區影像論壇-社區影像教育的理論化

 國際社區影像論壇-社區影像教育的實踐報告

(三)活動地點:南藝校區、各校外巡迴放映點

 北:政大,世新,師大,台北中正社大,新竹影博館,流浪觀點咖啡館

 中:台灣部落格,靜宜

 南:成大,崑山科大,長榮大學,中山大學,洪雅書店,豆皮咖啡,旗山社大,嘉義表演藝術中心,文藻

 東:慈濟大學,東華大學,佛光大學


第十屆烏山頭影展作品如下:

影片

作者

影片

作者

《穿越邊境》

李偉民

《尬阿嬤講的小聲話》

蔡明珊

《三十》

盧文涼

《安親班與我》

欒嘉萍

《愛缺》

陳佳琪

《對話》

胡湘玫

《日常:約束的場所》

施合峰

《東吉島》

翁英修

《天堂路》

林家安

《風頭水尾—王功老農生活週記》

林宜觀

V. 1

許富美

《河口人》

洪淳修

《等待開學的日子》

蕭紫菡

16厘米習作》

方心怡

《在旁邊》

楊彝安

《一個不存在社會的平民筆記》

曾也慎

《北堤漫遊人》

盧昱瑞

《天色未明》

陳韻如

《樂生劫運》

平烈浩

《阿琴A店》

謝佳真

《蘇格拉底草莓論》

傅榆

《女主內》

郭麗君

《有時候》

黃瑋傑

《蝴蝶在唱歌》

賴以博

《沙舟》

張安捷

《貴族‧平民》

辛佩宜

共計26部。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