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AVAA_蘇庭頡心得報告_第一天
SEAPAVAA心得報告
音像紀錄研究所碩一 蘇庭頡
SEAPAVAA年會的第二天,同時也是開幕式與研討會的第一天。在盛大的排場以傳統舞蹈表演下,宣告了2024年第28屆SEAPAVAA年會的開始,緊接著是由印尼教育、文化、研究及科技部和投資部總幹事,同時身兼歷史學家、作家、文化保存者等多重身分的Hilmar FARID進行重點演講,介紹了印尼的電影史以及相關保存成果,並希望藉由這次年會舉辦,能夠加強印尼與周邊地區的音像保存合作,提出了新的願景。
下午正式開始研討會,分為A、B、C三個會議場地同時進行,並分為兩時段進行。以下就部分研討會發表內容進行節錄與心得感想。首先是第一時段,主題圍繞在合作與教育之間進行,緬甸與越南電影資料館分享了他們在搶救緬甸電影膠捲的合作經驗,北印度音像資料館則是以自身和教育、文化界的合作模型,尋求永續的可能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員,闡述世界記憶計劃所帶來的包容性、多樣性及理解,並提及UNESCO對於音像保存的相關的行動成果,數位保存聯盟DPC分享了自身團體成立的過程,以及跨國合作的經驗,並提供了數位檔案保存的相關資源與指南,與南藝大交流甚深的廈門大學博士生韋怡舟,分享了中國與臺灣兩地相關音像資料館學習經驗和哲學。
第二時段的主題則是圍繞在族群與記憶,來自中國、新加坡、臺灣、英國等地成員組成的APAC,聚焦於亞洲電影與解殖,希望能夠在缺乏亞洲聲音的歐洲國家,藉由策展等活動,去理解去殖民化這個複雜的議題,以及音像保存在過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菲律賓獨立媒體製作公司PROBE,從1986開始制作節目,保留許多政治經濟流行文化影像,是1990年代具有深度調查的雜誌和新聞媒體,近年意識到保存重要性便著手數位化,並以網路平台直播方式,近用並迎合年輕世代,希望PROBE能夠讓不同世代的人有共同話題。紀錄所的Uki BAUKI學姊,則是分享了她在家鄉卡大地布部落,如何帶領族人進行錄影帶的整飭與數位化,並建立起部落音像資料庫,供文化傳承與教育等活動所使用。
總結第一日的研討會,大多聚焦在音像保存的過程與利用,根據不同媒材和環境,從政治、經濟、文化、族群等多角度切入,探討音像保存的意義與重要性。而各個單位與個人,在過程中多少都會遭遇困境,如何尋求協助與合作,在有限的條件下達成目標,也是另一項值得思考的議題,而研討會所發表的內容,都將是十分值得參考與收穫。
開幕式荷蘭NVIS機構將數十年前膠捲返還印尼。
研討會B會場主持人與講者。
研討會C會場主持人與講者,右一為韋怡舟。
研討會A會場主持人與講者,右二為Uki學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