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SEAPAVAA心得報告_工作坊 

音像紀錄研究所碩一 蘇庭頡

   SEAPAVAA於印尼梭羅舉辦2024年的年會,今年的主題為「航向音像保存的新視界」(Navigating New Horizons in Audiovisual Archiving,在疫情過後以及當今人工智慧等新科技浪潮下,音像檔案館如何找尋因應與共存的新方向,成為重要的議題。除了看向未來的新視界之外,今年年會所關注的另一焦點為音像資料館面對災害的預防與重建,因此首日的其中一門工作坊,便是由澳大利亞國立影片與聲音檔案館(National Film and Sound ArchiveNFSA)主持的災害復原工作坊。

  工作坊一開始,NFSA的人員首先介紹了其機構背景,創立於1935年的NFSA是目前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電影資料館之一,座落在澳洲坎培拉,被山與樹木和灌木環繞,不過多樣的氣候地形常遇到暴風雨,資料也曾遇過火災使其損失慘重。因此音像檔案館應該建立一套災害應變機制,辨識災害的類型,確保工作人員與物件收藏的安全與優先順序,根據自身機構所擁有的資源與建物,制定一套最適合的計劃。接著便邀請工作坊參與的學員一一自我介紹,並說出自己所屬的國家/機構會遇見什麼樣的災害,同時將其寫於大字報整理出大家共同遇到的地震、颱風、火災、洪水等常見災害議題。值得一提的是,在早上的茶敘時間NFSASophie主動與我們交談,提及台灣是她最喜歡的國家,以及不少來台交流、旅行的美好經驗,算是個有趣的小插曲。

  緊接著開始分組活動,每一組被分發到不同的情境圖卡以及風險評估表,身為一個音像保存者,在指定的情境下如何組成應變小組,人員的專長需求與分配,在過程中發現到除了對建物以及資料館本身熟悉的人員,現場更為重要的是溝通人員的安排,如何在新聞、消防、醫護等各個機構擠在一起的複雜現場安排出有效率的流程,溝通與合作無疑是最重要的環節。在災害情境的腦力激盪過後,數個小組重新分成三大組,進行水災搶救的模擬體驗,不同國家與不同專長的人們一起合作,將泡在水中各式各樣的音像媒體,依據名單編號等線索一一拿出並辨識,並藉由重要性的分類安排優先搶救順序,將物件乾燥並評估狀況,重新編號紀錄。我們這組在高效率的工作分配與規劃下,很快就完成了較重要文物的搶救,甚至更進一步將水箱中的文物全部搶救,實在是出乎意料之外,在緊湊的搶救體驗中,著實學到不少。

  最後NFSA再次提及即將到來的2025磁帶大限。時間一步步逼近,目前最大的挑戰是想辦法讓機器繼續能夠正常運作,但2個精通磁帶類播放器的工程師要退休,因此必須用各種方式修理機器,也在測試3d列印技術能否作為現階段的替代品,期望下次開會能夠有新的成果出現。

  總而言之,藉由災害工作坊的參與體驗,理解並體會音像資料館災害預防與災後重建之重要性,如何保護珍貴的音像資料,需要大家共同的分享方法與經驗,而這也是SEAPAVAA舉辦年會的意義之一。

與NFSA人員合影

NFSA人員合影。

吳溥樺學長在體驗活動時擔任助手。

吳溥樺學長在體驗活動時擔任助手。

工作坊主講台。

工作坊主講台。

小組成員聆聽NFSA人員搶救活動體驗指導。

小組成員聆聽NFSA人員搶救活動體驗指導。

工作坊現場一角。

工作坊現場一角。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