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專任教師|蔡慶同

教授

蔡慶同

Chin-Tong(Tony) Tsai 蔡慶同
音像大樓809研究室 (06)6932453
tonytsai@tnnua.edu.tw

https://matters.news/@tonytsai

 

學歷

2005,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暨研究所博士(論文題目:創意如何成為商品:論台灣動畫及遊戲產業的文化、工業與創新)

1996,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暨研究所碩士(論文題目:當運匠聽到地下電台:論地下電台與社會運動之關係)

1994,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學士

 

經歷

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研究所副教授

台南藝術大學資訊處資訊長

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研究所所長

台南藝術大學音像藝術媒體中心主任

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研究所助理教授

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數位遊戲之社會文化研究》博士後研究人員

 

專長領域

社會運動、全球資本主義、文化產業、視覺社會學

 

教學課程

紀錄學、紀錄片基礎、紀錄片製作、田野調查與拍攝倫理、研究方法、政治經濟學、企劃寫作與論文設計、創作論述、碩士論文、文化社會學專題討論、音樂與社會、紀錄片與社會運動、全球化:政治經濟與社會文化、社會學專題:東亞視線、社會學專題:集體記憶、視覺理論專題:南藝紀錄小史、視覺理論專題:鏡像中國、人類學專題:民族誌影像、人類學專題:平埔族群影像資料庫、編劇導演工作坊、音像敘事暨製片工作坊、跨文化影像製作:亞洲紀錄片合製計畫暨工作坊、社會學(通識)

 

執行計畫

2022/08/01~2024/07/31,從馬太鞍到噶瑪蘭:部落錄影帶作為文化記憶的媒體,教育部補助教學實踐研究計畫。

2021/08/01~2022/07/31,搶救集體記憶大作戰:卡大地布家庭錄影帶之收集、保存與近用,教育部補助教學實踐研究計畫。

2018/01/01~2020/12/31,從未消失:台灣平埔族群影像資料庫,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s://pingpu.culture.tw/home/zh-tw

2015~迄今,Asia Documentary Co-Production Network Project,DMZ 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Film Festival。

2015/08/01~2017/07/31,鏡像中國:紀實音像的政治與美學,科技部補助專題研究計畫〈NSC104-2410-H-369-003-MY2〉。

2012~迄今,影視文創講堂—台視編劇人才培訓班,文化部、台灣電視公司。

2011/08/01~2014/07/31,東亞視線:台灣、韓國與日本紀實音像之比較研究,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NSC100-2410-H-369-001-MY3〉。

2011/01/01~2014/12/31,人文社會科學應用能力與專長培育子計畫,教育部委辦計畫

2009/08/01~2010/12/31,觀看社會:紀實音像與社會變遷,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NSC98-2410-H-369-003〉。

 

研究展演

【期刊論文】

 

2020,一個安東尼奧尼的「中國」,兩岸如何各自表述?,思與言 58(2): 229-261。(TSSCI & THCI)

2020,「重返」作為紀錄的方法及其反思:以中國1950年代民族社會歷史科學紀錄片為例,南藝學報 20: 63-84。

2020,反「客」為「主」:白褲瑤村民影像小組的紀錄及其反思,新聞學研究 144: 97-141。(TSSCI)

2018,亞洲作為「紀錄」的方法:合製計畫暨工作坊之參與觀察,傳播文化與政治8: 165-190。

2018,從祭典到音像: 電影資料館作為轉型正義的方法,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學報 8(4): 25-47。(與潘昱帆)

2017,紀錄作為創傷的療癒:從《赤陽》、《漫漫哀傷》到《怒祭戰友魂》,傳播研究與實踐 7(1): 181-205。(TSSCI)

2013,再現弱勢:從《月亮的小孩》到《水蜜桃阿嬤》,文化研究 15: 117-146。(TSSCI & THCI Core)

2013,冷戰之眼:閱讀「台影」新聞片的「山胞」,新聞學研究 114: 1-39。(TSSCI)

2012,媒體即身體:綠色小組與環保抗爭,南藝學報 5: 1-23。

2012,《南進台灣》:紀錄片作為帝國之眼,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86: 99-132。(TSSCI)

2011,「社區影像」作為文化政策:一個批判性的回顧,思與言 49(4): 57-88。(THCI Core)

2008,文化工業與全球化:一個研究架構的反省與重建。國家與社會學報 4: 101-132。

2006,研究文化也是研究產業。新聞學研究 89: 165-172。(TSSCI)

2005,當運匠聽到地下電台:論計程車牌照開放運動的微視動員脈絡。東吳社會學報 18: 81-116。

 

專書論文

2020,檔案星叢:紀實性音像作為重返殖民的通道,李承機、李育霖編,「帝國」在臺灣Ⅱ:「日本時代」的歷史記憶,頁211-242,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

2015,導言:學用之辨,蔡慶同編,大學用了沒,台北:書林。

2010,文化人權,卓春英編,2009台灣人權論壇,台北:巨流。

2009,文化人權,卓春英編,2008台灣人權論壇,台北:巨流。

2008,紀錄、被攝與觀看:關於真實與美學的辯證與反思,陳齡慧編,價值的追尋:兩岸傳播與文化論集,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音像藝術管理研究所。

2005,世代交替、工作倫理與台灣願景,王振寰、章英華等,凝聚台灣生命力,台北:巨流。

 

研討會論文

2018,Saving Family Memory,Korean Association for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Studies。

2018,From Crisis of Representation, Paradigm Shift to Expanded Boundary,影像紀錄、族群記憶與文化傳承—國際影視人類學論壇2018,雲南大學主辦。

2018,從祭典到音像:電影資料館作為轉型正義的方法,噶瑪蘭族加禮宛戰役暨撒奇萊雅族達固部灣戰役140週年紀念活動「穿越烽火、離散重生」學術研討會,花蓮縣台灣原住民族文化館。(與潘昱帆)

2017,重返歷史影像作為紀錄的方法,2017藝術社會學研討會,東海大學主辦。

2016,反「客」為「主」:中國社區影像教育的美學與政治,2016藝術社會學研討會,東海大學主辦。

2016,“Community Documentary” as Cultural Governance in Taiwan,AAS Annual Conference(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

2015,從「半生」到「不熟」:木枝.籠爻(潘朝成)的紀錄觀點,兩岸鄉村部落紀錄片影展暨物質文化產業研討會,慈濟大學主辦。

2015,一個《中國》、各自表述,2015藝術社會學研討會,東海大學主辦。

2014,1974、《中國》在台灣,「反叛的年代:西方左翼電影運動與中國」國際學術研討會,廈門大學、北京電影院、巴黎第八大學與台南藝術大學合辦。

2014,解離、性暴力與伊底帕斯:東亞紀錄片如何再現戰爭的創傷及其療癒,2014藝術社會學研討會,東海大學主辦。

2011,冷眼旁觀:閱讀「台影」新聞片的「山胞」,浮世情懷2011台影歷史與影像研討會,國家電影資料館主辦。

2011,再現弱勢:從《月亮的小孩》到《水蜜桃阿嬤》,中華傳播學會年會,中華傳播學會主辦 。

2010,影像如何介入社區?論影像權力的解構與(個人)地方知識的生產,地方視角的反思與詮釋學術研討會,成功大學中文系主辦。

2010,帝國、電影眼與觀看之道:以《南進台灣》為例,文化研究年會,文化研究學會主辦。

2009,觀看弱勢:以《月亮的小孩》的報導與紀錄為例,皺褶、視差、翻譯:東亞現當代藝術學術研討會,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博士班及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研究所主辦 。

2008,紀錄、被攝與觀看:關於真實與美學的辯證與反思,兩岸傳播暨影像藝術研討會,台南藝術大學音像藝術管理研究所主辦。

2006,從賣「書」到賣「文化」:以誠品、溫羅汀與牯嶺街為例,海峽兩岸休閒產業發展學術研討會,亞洲大學主辦。

2006,從2D、3D到網路:論台灣動畫產業的代工與創新,數位創世紀:e世代與數位傳播學術實務研討會,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政大之聲電台、白絲帶工作站主辦。

2006,從「土台客」到「台灣味」:論土台客的俗艷文化作為台灣味的創意資本,台客再現、庶民文化與身份認同研討會,社團法人台灣北社主辦。

2006,全球化與文化產業:一個研究架構的反省與重建,台灣社會學年會暨國科會專題研究成果發表會,台灣社會學會主辦。

2003,世代交替、工作倫理與台灣願景,凝聚台灣生命力研討會,台灣社會學會、中國時報及國際扶輪第3520地區主辦。

 

【音像製作

2020,總製作人,Asia Documentary Co-Production Network Project,DMZ 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Film Festival。

2018,製作人,《Peace Talk》,Asia Documentary Co-Production Network Project,DMZ 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Film Festival。

2016,製作人,《Marching for you, Comrade》,Asia Documentary Co-Production Network Project,DMZ 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Film Festival。

2014,製作人,《搶救記憶大作戰:家庭電影保存工作坊》,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研究所。

 

公共服務

公共評論

2020/09/09,真假噶瑪蘭、誰在裝傻,聯合報民意論壇。

2019/07/03,不只異議,更是檔案,蘋果日報論壇版。

2016/05/16,搶救國民記憶大作戰,蘋果日報論壇版。

2014/04/19,產官學連結平台、培育影視音人才,聯合報民意論壇。

2014/04/15,黑潮籠罩著民進黨,蘋果日報論壇版。

2013,「家庭電影保存工作坊」的教與學,影視人類學論壇 4: 13-16。

2007,從紀錄片「製作」到紀錄片「學」,藝術觀點 32: 7-8。

2007,當「社會學」遇上「紀錄片」,台灣社會學通訊第60期。

2006/11/29,一樣富豪、兩種電影,蘋果日報論壇版。

2006/11/09,台灣紀錄片:歷史與美學,蘋果日報論壇版。(與井迎瑞)

2006/08/11,異議有理、音樂無罪,中國時報時論廣場。

2006/07/16,點燃公民社會火炬,中國時報時論廣場。

2006/06/04,音樂的春天何時來?,中國時報時論廣場。

2004/08/06,博物館整併應回歸文化專業,中國時報時論廣場。

2002,全球化、華人文化與本土化,中國事務季刊 9: 25-43。(與林濁水)

2000/11/27,全球化趨勢下的失業問題,中國時報時論廣場。

 

學術活動】

2021/09/04,演講,音像作為文化的資產與權利,成功大學考古學研究所。

2021/05/26,演講,音像作為文化的資產與權利,政治大學民族學系。

2020/09/06,與談,Webinar: Freedom of Expression in Documentary Making,Communication Carnival,Southern University College(Malaysia)。

2020,評審,校園鑫馬獎。

2018/10/07,演講,以帝國之眼環臺一圈:《南進台灣》紀錄片放送會,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2018/08/11,演講,摩登交通及其視覺轉向,史博講堂(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2017/12/21,演講,紀錄、檔案與社會實踐,亞洲大學創意設計學院數位媒體設計學系。

2017/08/23,演講,南方聲影:紀錄片工作坊,馬來西亞南方大學學院。

2016/10/08,演講,紀錄的本體、知識與方法,2016新竹市社區影像培力營。

2013/05/30,演講,東亞視線:台、韓、日紀實音像之比較,中興大學外文學系。

2012/12/20,演講,家庭電影的前世今生,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

2011/10/28,演講,日常的音像、生活的紀錄,哲學沙龍(台南市哲學學會)。

2011/07/15,評審,台北電影節會外賽「社會公義獎」。

2008/03/25,演講,文化產業 vs 地方學:從文化產業的「地方」概念談起,地方學研究發展學會。